隨著陸地資源的不斷減少,人類把目光轉向藍色海洋,保證海上安全、維護海洋權益以及開發海洋資源、發展藍色經濟成為21世紀海洋強國創新發展的共識。我國一貫重視海洋事業發展,十八大曾明確提出了“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戰略。
紅外熱成像監測技術在海洋領域的海上安全、維護海洋權益以及海洋環境保護三個方面有著迫切的需求;監測要素已經從單一對象向著自然環境、目標環境、海洋活動等多要素集成方向發展,數據傳輸由自容儲存向實時通信發展,形成了滿足現場與遙感、定點和機動、業務化與應急保障相結合的全維度、全時域各種監測需求。但目前監測手段尚不成熟,且監測范圍受限,精準、遠距離且長效的紅外熱成像監測手段是提升現階段海洋安全保護等級的首選。
近日,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海洋裝備技術研究院院長李紅志先生與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海洋能發展中心主任武賀先生共同來到航譜時代就海洋領域需求及問題進行交流學習。會議上航譜時代董事長韋軍先生將航譜時代的主營業務及技術原理與技術成果進行了詳細的交流,隨后,市場部總經理疏禮軍先生帶領各位領導參觀了航譜時代的研發和生產部門,現場展示了我司研發平臺、核心技術成果與進展、產品實際運用場景等多維度企業實力。
雙方在會議上主要探討了三個高度契合的可實施領域。一是船舶出入港、海上作業安全監測需求。通常在重要碼頭及港口附近航道交錯、船流密集,通航環境較為復雜;且水域上天氣環境惡劣,船員瞭望范圍及系統監測范圍受很大影響,導致出入受限,運輸成本高且運輸時間慢,尖端紅外技術在此領域針對惡劣天氣及復雜環境有突出的監測優勢。二是海洋環境監測需加強,包括近岸海域污染監測、污染源監測、海洋清廢區監測、海洋油污染監測、自然保護區監測等。三是邊海防領域,針對偷渡行為、禁漁禁捕需要遠距離不間斷監測的需求。
經過此次交流,航譜時代與兩位領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識。目前我國海上安全及海洋環境監測技術與美、日和部分歐洲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只有加強合作,積極參與海洋觀測計劃,提升監測手段,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國海上監測的能力。